关闭

李商隐

《锦瑟》~李商隐
当前位置: 主页 > 作品

夜雨寄北

作者:小编 时间:2025-03-27 13:10:49 浏览:
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
夜雨寄北原文及翻译

《夜雨寄北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,以简练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时对亲友的思念之情。全诗四句,通过时空交错的场景描写和虚实结合的抒情手法,营造出深沉含蓄的意境。以下是原文及对应的白话翻译:

原文
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。
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
翻译
你问我何时归家,我却无法确定归期;此刻巴山夜雨滂沱,秋天的池塘已被雨水涨满。
何时才能与你共坐西窗下,一边剪去烛芯,一边回忆今夜巴山听雨的情景呢?


诗句解析与情感表达

  1. 首句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
    以问答形式开篇,直接点明主题。“君问”是远方亲友的牵挂,“未有期”则凸显诗人漂泊的无奈。一问一答间,归期无定的苦涩与羁旅之愁跃然纸上。

  2. 次句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
    借景抒情,描绘巴山秋夜雨势的绵密。“涨秋池”既写实景,又暗喻愁绪的累积。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交融,强化了孤寂凄凉的氛围。

  3. 后两句的时空转换
    从眼前夜雨转向对未来的想象:“共剪西窗烛”勾勒出温馨团聚的画面,而“却话巴山夜雨时”则以未来的回忆反衬当下的孤独。这种虚实交织的手法,深化了思念的悠长与回环往复的怅惘。


诗歌的独特结构

全诗采用“过去—现在—未来”的时空跳跃结构:

  • 过去:亲友询问归期(隐含在首句);
  • 现在:巴山夜雨中的独处;
  • 未来:想象中的重逢与追忆。
    这种布局打破线性叙事,将不同时空的情景并置,形成情感上的强烈对比,凸显诗人对团聚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。

语言与意象的运用

诗中重复使用“巴山夜雨”意象,前一次写实,后一次虚化,既呼应主题,又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。“剪烛”这一细节生动传神,既暗示长夜畅谈的温馨,又暗含时间流逝的微妙感慨。全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长,堪称李商隐“寄托遥深”风格的代表作之一。


标签:
  • 上一篇: 上一篇: 暂无
  • 下一篇: 下一篇 : 暂无

推荐文章

AI智能客服 ×